|
一、校准计划制定4
设备清查与分类
全面清查检验设备与计量器具,建立设备清单,按类型(如分析仪器、量具等)和重要性分类9。
制定校准标准 2
根据国家/行业标准及设备说明书,确定校准频率(如月度、季度或年度)、校准方法(内校/外校)、合格标准及误差范围9。
资源分配与预算
明确校准人员职责,配备必要标准器具,合理规划校准预算。
二、设备管理5
日常维护
建立设备维护档案,记录使用前后状态,定期清洁、校准并归位附件。
故障处理
制定异常情况处理流程,发现故障及时维修或更换,确保设备正常运行。
档案管理
所有设备均需建立台帐,记录编号、校准记录、维修历史等信息。
三、校准实施4
校准前准备 6
校准人员需熟悉设备操作手册,检查设备外观、功能及校准环境(如温湿度)。
标准物质选择
采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(如EDTA-K2抗凝血液)进行定值校准,确保浓度范围覆盖设备检测限。
校准操作流程 2
取新鲜血样本,分装至3个试管,重复检测11次计算均值作为定值2;
另取1管样本重复检测11次,取2-11次结果的平均值2;
记录校准数据,包括设备型号、校准日期、标准值及偏差4。
四、结果评估与反馈
数据审核
校准结果需与标准物质对比,计算偏差率(CV),确保CV值在允许范围内(如Hb<2%、WBC<3%、PLT<5%)。
异常处理 6
若偏差超出标准,需分析原因(如设备校准不当、样本问题),采取纠正措施并重新校准。
定期评审
每年对校准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审,更新校准标准及设备清单4。
五、质量保障措施
人员培训 4
定期对校准人员进行理论及实操培训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4。
外部合作 4
引入权威校准机构进行定期外校,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。
应急预案
制定设备故障、校准失败等应急处理预案,降低意外事件对检测工作的影响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确保检验科项目校准工作的系统性、规范性与高效性,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。
你可能还想了解:
检验科必备哪些校准品? |
|